“心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”
这碗鸡汤仿佛在昨天还是热乎的,
但是信息流爆炸的年代,
今天听起来就已经“凉凉”了,
但是放在廖亚承身上,
依然是最合适不过的。
本 期 专 访
一 位 舞 蹈 学 院 毕 业 的 设 计 师
廖 亚 承
舞 台 设 计 师
实习时就参与了北京奥运
自认经验阅历不足而放弃大学任教机会
历经国庆阅兵、广州亚运等重大项目
终成知名“幕后玩家”
不会跳舞的舞蹈学院学生
一弧:毕业于舞蹈学院的设计师,听起来挺奇怪的。
廖亚承:哈哈,大家别误会,我可不会跳舞,但是舞蹈需要舞台,我就是那个搭台的人。
一弧:当初为什么会去舞蹈学院学设计?
廖亚承:其实舞台设计专业也属于美术范畴。我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,初中的时候开始正式接触绘画专业训练。高考时也比较顺利地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。
一弧:听说这个专业极其难考?
廖亚承:是的,一个班只招十来个,当时害怕考不上也疯狂的考了8个学校,因为北京舞蹈学院头一年招收舞台设计专业,我比较幸运,初试复试都考的比较顺利,最后面试带创作拿了高分才挤进去了。
一弧:舞台设计专业都要考什么专业课,你当时带的是什么作品?
廖亚承:专业课就是素描石膏像,色彩静物,速写,最后是命题创作,创作必须带人物环境题目有好几个,我选的秋色。老师主要考布景能力和空间感,刚好平时比较喜欢画速写,积累了很多创作素材,用树与老井衬背景表达了留守儿童的情感,主考官面试的时候觉得造型比较生动构图饱满,布景和空间和也表达比较到到位,觉得可以继续深造所以比较幸运的进去了。
怕耽误学生的老师
一弧:舞台设计比其他的美术类专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?
廖亚承:之前以为就是给舞台画画背景,大二开始专业课才知道远远不是这些,灯、服、道、效、化很多内容,总体来说是服务于表演的工艺美术、空间艺术、舞台美术学的很杂,人文历史、绘画、雕塑 、多媒体、灯光、摄影以及装置艺术都需要涉猎。
一弧:这简直是一个杂学家啊,还别说,您的样子加一副眼镜还真有点儿像高晓松。
廖亚承:不敢不敢,但是这些杂学知识的积累对于设计师的灵感、思路来说相当重要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大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一张A4纸来设计一个舞台,大部分人都是在上面绘制舞台草图,少数人会利用这张纸折叠出一个舞台,再在上面绘图做装饰。这个案例最能舞台设计与其他设计类专业的区别。后来在大学教书的时候也会拿这个案例来讲给学生听。”
一弧:在大学教过书?
廖亚承:是的,在厦门演艺学院教过一段书,但是感觉自己的行业经验和阅历太少,怕耽误了学生,后来有幸加入了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的创意团队。
广州亚运会的舞台
一弧: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非常震撼,您在里面参与哪部分工作?
廖亚承:主要负责的表演部分创意,图纸的设计和创意动画输出,具体就是团队集体头脑风暴,然后我负责落实到具体的表演中要用到的舞美造型,比如火炬塔要长成什么样子,巡游的船要怎么个样子,焰火表演大概要个什么样的氛围,什么样的花样。还有一部分任务就是画分镜再去跟动画组的同事配合工作,通过动画画面把整个表演的演出过程预演一遍,比如木棉花开这个章节表演是什么样,组委会领导通过动画演示把控整个流程以及创意的方向。一个创意可能要经过很多遍的论证才能落实,跟各部门沟通也是通过这个动画流程演示来同步推进。
一弧:如此大型的项目,整体经历下来有怎样的感受?
廖亚承:很辛苦,也很热血,当时沟通的人和事都特别多。我记得有双鞋是在办公室打电话磨穿了,由于整个项目都是保密状态,有些电话只能用座机沟通,前期人比较少,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同时在几个工位上接打电话,白天接电话,晚上做方案基本上每天就睡几小时。
一弧:其实您目前已经参与了许多大型活动的舞台设计,既有建国60周年阅兵式、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式这样的意义重大的活动,也有《中国新说唱》、《中国新歌声》这样热门综艺节目等等,为何对广州亚运会这次活动如此印象深刻、回味无穷?
廖亚承: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,每次活动都是一个作品,都倾注着灵感与心血。而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是让我对舞台设计从明白到喜爱的一次助推,真正感受到了舞台设计工作的魅力,真的应了那句话“心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”。
一弧:这句鸡汤放在舞台设计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。
廖亚承:广州是个靠水的城市,创意团队一开始就把水当成生命的起源从水出发寻找灵感 ,主创专家组有一批国内及国际大咖都集中在广州开创意会。苗培如老师是国内舞台美术的名家,当时配合他一块画方案,深受老师教诲。苗老师经验丰富人也很好,当时提的珠江可否让运动员十里巡游,我就把这个创意在动画公司配合下完成了创意动画,创意点都是之前积累的杂学。一个礼拜的奋战,开幕式表演部分和仪式部分演示动画都完成的非常漂亮,专家组看雏形也非常高兴。接下来是声光电怎么在沿岸布置和运动员登陆海心沙的仪式……
巡游开会的时候有个外国人很特别,大家讨论的时候他基本上不发言就是听,然后在偶尔在速写本上用钢笔勾画,最后直到晚上陈导问他意见他才把速写本上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。在场所有人都惊了,刚大家提到的问题一一有了解答。
第二天,助手又把之前的方案草图用模型的方式呈现连带尺寸也附录上。彻底服了这老外 这么高效而细致。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全球顶级的舞台设计大师、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顾问马克·费舍尔,他当时鼓励我不要从一个方向看舞台,而是要多维度的分析,让我受益匪浅。
之前的学习和工作让我对舞台设计处于一种了解掌握的状态,亚运会的经历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舞台设计的魅力,真正爱上了这番事业。
一弧:您觉得如果一个非舞台设计行业的设计师,如果想涉足舞台设计,需要做哪些努力?
廖亚承:先要做一些空间感的训练,比如一个600平米的演播厅 大概可以容纳多少人,以及对实际空间尺寸的把控训练。个人觉得直接背好尺子,量量身边的物件比较有帮助。或者看看人体工程学的书。
具体还可以做一些平面到立体感的转化 ,比如把一张平面的图片转换成有空间感的舞台。这种小练习多了,空间的思维能力也会增强。技术上肯定要会一款三维软件,比如3Dmax 或者C4D,当然PS是必须的。
在沟通专访的时候,廖亚承发来了2007年至今的照片,他当年担忧的经验与阅历已经随着一个个大型活动项目和荣誉,写满了他的身材和面容,如今他已成为国内知名的舞台设计师。
如果你也想认识这位“幕后玩家”,了解更多幕后的故事,长按下方二维码加小编,廖亚承有一份舞台设计师的干货与你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