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库斯·吕佩尔茨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

 

  2017年3月27日下午4时,“从酒神赞歌到阿卡迪亚:马库斯·吕佩尔茨作品展”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大厅举行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,德国策展人文策尔•雅各布,贝尔艺术中心创始人维里德里希•冯•莎尔伯爵,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,艺术家马库斯•吕佩尔茨等先后致辞,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,副院长张敢,党委副书记兼绘画系主任郑艺,贝尔艺术中心创始人、主席马跃,清华师生近200人参加了开幕式。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冬江主持。


德国艺术家马库斯·吕佩尔茨致辞



展览现场


  此次展览由中德双方共同策划,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主办,德国MAP收藏协办,德国贝尔艺术中心赞助。展览涵盖吕佩尔茨自1968年至今各阶段的代表作品共计104件,包括88件架上绘画和16件雕塑作品。“酒神赞歌”系列是吕佩尔茨早期六十年代的重要绘画作品,代表着激情与狂热,而“阿卡迪亚”系列是他近十年的创作,是一种美好想象的乌托邦,此次展览命名为“从酒神赞歌到阿卡迪亚”,既是吕佩尔茨个人艺术发展的演变与升华,也是对当代社会和人性的美好期盼。


作品展海报

  

  马库斯·吕佩尔茨与德国新表现主义


  马库斯·吕佩尔茨(1941- )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。在20世纪七、八十年代,他与巴塞利兹、伊门多夫、彭克、基弗等人共同催生的“新表现主义”,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。“德国新表现主义”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,它标志着二战后世界艺术中心被美国主导多年后,再次回归欧洲,并引发了一场关于“绘画复兴”的持久争论。“德国新表现主义”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被介绍到中国,对本土不少艺术家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。此次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主办的“从酒神赞歌到阿卡迪亚:马库斯·吕佩尔茨作品展”,为人们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感受西方大师作品的珍贵机会,让中国艺术界和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吕佩尔茨及“德国新表现主义”。


  马库斯·吕佩尔茨艺术发展历程概览


  马库斯·吕佩尔茨从艺以来始终保持着非凡的创造力,在20世纪60年代至今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,吕佩尔茨的艺术创作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风格变化期。60年代创作个性鲜明的“酒神赞歌”系列,70年代进入“主题绘画”期,创造了大量军帽、钢盔、铲子等“德国主题”的画面,80年代转向偏向神话、历史及仿古典大师的系列作品,90年代更加关注绘画的形式。21世纪以来,吕佩尔茨努力将寓言与哲学相融,画面充满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省悟,尤其是2010年代创作的“阿卡迪亚”系列,充溢着对人类过往历史和遥远未来的想象,这种饱含哲思的艺术创作风格一直延续至近年来创作的“鲁尔区”、“裸背”等系列中。


  从酒神赞歌到阿卡迪亚


 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在《悲剧的诞生》中,给予了酒神精神极高的评价,他认为酒神精神是一种最本源的艺术本体,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谱系,即酒神艺术。酒神的特征是“醉”和“狂喜”,酒神冲动是“泰坦的”和“蛮夷的”,这与新表现主义的艺术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。此次吕佩尔茨早期的系列创作以“酒神赞歌”为名,向观众呈现激情与狂热的酒神艺术。而“阿卡迪亚”在西方语境中多意指未经现代文明濡染的诗意田园生活。文艺复兴以来,许多艺术家和诗人以不同的方式和想象建构出各自的“阿卡迪亚”,最著名是法国古典主义艺术家普桑的《阿卡迪亚的牧人》。吕佩尔茨的“阿卡迪亚”系列是他近十年艺术风格的结晶,一方面承续了西方艺术史的这一传统,另一方面又赋予这一古老的主题以新意,既有对远古人与自然和谐家园的眷念,又有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。从“酒神赞歌”到“阿卡迪亚”的发展轨迹,既展现了吕佩尔茨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,他对艺术的挚爱与理解,对社会的强烈现实关怀,同时也可谓是西方当代艺术半个世纪流变的缩影。


  人类未来的“阿卡迪亚”


  除艺术家身份外,吕佩尔茨也是艺术教育家、作家、爵士乐钢琴家。他曾担任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院长20余年,努力倡导自由式氛围的营造,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。这对国内的艺术教育也有所启示。大学是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栋梁的摇篮,是孕育未来莘莘学子想象力的场所,自由的思想和氛围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直接的影响。此次吕佩尔茨的作品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,让清华学子与艺术大师及其杰作面对面接触,这不仅为清华师生们,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感受西方大师作品的珍贵机会,同时也打开了一扇通向人类未来“阿卡迪亚”的窗户。透过这扇窗户,人们将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和丈量世界,并想象和构筑人类未来的“阿卡迪亚”。


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持续举行高水平展览


  一所伟大的大学应该有一个伟大的博物馆,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从开馆到现在活动不断,为清华大学增添了更为浓厚的艺术气息,越来越成为清华园里乃至整个北京吸引眼球的一个文化舞台,践行清华大学“人文日新”的精神。开馆展“对话达·芬奇”受到了艺术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广泛关注,彰显了清华人科学与艺术并重的理念。本次“从酒神赞歌到阿卡迪亚:马库斯·吕佩尔茨作品展”是继“对话·达芬奇”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展览,为观众带来德国当代著名的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吕佩尔茨先生的艺术。从达·芬奇到吕佩尔茨,五百年来西方社会、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变迁和转型。这两个展览所呈现出西方艺术史上两个有意义的节点,向我们生动展现了艺术如何反映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演变。


 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28日。在3月28日晚,展览的德方策展人文策尔·雅克布博士将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报告厅,以丰富的图片阐述与分享马库斯·吕佩尔茨的艺术。


马库斯·吕佩尔茨艺术作品欣赏:




《尤利西斯》,135 x 45 x 33 cm,青铜雕塑,2013


《尤利西斯·三》,130x162,综合材料,2011


《阿卡迪亚》,120x220,综合材料,2011


《奥菲鲁斯》,260x285,布面油画,2004


《白天》,130x162,布面油画,1993


《穿西装的男人·二》,250x187,布面油画,1976


《空间幽灵:无神论者》,200x162,布面油画,1987


《淋浴间 • 一》,179x83,纸本油画,1982


《你所知不多,公爵夫人回答道》,93x70x65,青铜色漆,1981


《梳子》,50x140,布面油画,1968


《泰坦》,253x59x196,青铜雕塑,1986


《田园风光·二》,275x201,布面油画,1969


《头盔·二》,235x190,布面油画,1970


《无题》,162x130,布面油画,2008


《没有女人的男人-帕西法尔》,166x141,布面油画,1993



来源:视觉同盟